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网 > 大清总统 > 第六十二章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第六十二章 在我地盘这 你就得听我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日,朱兜兜等人吃过早饭后,便出门朝京城出发,而他们刚走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圣母教圣主及少主带着人来到店内打听,店掌柜说人刚走好像是朝山西方向走的。于是圣主等人急忙朝城外追去,城外不远处一条大道岔成三个路口,分别是通向山西、京城及直隶北。朱兜兜等人刚刚驱马进了通向京师的弯道岔口,圣母教众人就从后面赶来,朝山西方向的岔道口追去,结果自然是没有追上。

“师父前面就是京城了,我们先去看个好朋友吧!”小光头说道。周鹤翔紧接着问道:“哦,行啊,小子到你的地盘了,以后可就靠你了。”周鹤飞接着道:“先给大家安排好住处在说吧!”

朱兜兜问道:“对了,小光头,你爷爷走的时候,应该给你留住处了吧!”小光头道:“在前门外大街,有一座特大老宅,别说是我们几个,就是上百个人住进去也绰绰有余。”

北京城,中国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中国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元朝国都,元大都,或称大都,由于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国的大汗,蒙古文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元大都其城址位于今北京市市区,北至元大都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繁华、富裕、自然不用人多说。在小光头的带领下,众人穿越过密密麻麻的人群。来到了位于繁华地界的前门大街老屋。果然是地方不小,简直是个很大的花园式四合院,里面只是住着两位老家仆。所有人都安排好了住处,除小光头及朱兜兜外,其他人皆是两人住一间房。白元与马三元,周鹤飞与周鹤翔,一号与二号,三号与四号,如此轮排。

第二日上午,小光头带着朱兜兜、白元、周氏兄弟去拜访一位朋友,马三元因为练武没跟着。这位朋友叫王东征,家里有钱,长的是瘦瘦高高,吊儿郎当的,怎么看都不像是京城四少之一。王东征见到小光头可是高兴坏了,又是请客又是摆宴席的。答应晚上带着一帮人去喝舅爷的喜酒,其舅爷叫张先,是个小有名气的财商,与小光头的爷爷吴六一是生死之交,是小光头的干爷爷。

下午,在王东征、小光头的带领下,一伙人来到了其舅爷府上。王东征的舅爷年岁已有八十,但是身体确是很棒,显得要比实际年龄小点。今天他请的全部是一些至交朋友,大厅中间摆了五桌宴席,前方空出一片地方,是用来歌舞表演的。

红光满面的张先见到小光头甚是喜悦,贤孙、贤孙的叫个不停。与朱兜兜等人一一打过招呼,小光头拉着张先、王东征进了内堂,出来后张先的目光不时的瞄向朱兜兜,而王东征更是满眼的流露崇拜之色。所有人都到齐后,张先带着朱兜兜坐在了头桌。

张先指着旁边的一位素衣老人,给朱兜兜介绍道:“这是咱大清朝一等公佟国维”然后指着兜兜给佟国维介绍道:“这是小铁蛋的师父朱兜兜。”

朱兜兜心中的确有点小震动,大清权臣佟国维,顺治间,授一等侍卫。康熙九年,授内大臣。吴三桂造反时,其子吴应熊以额驸居京师,谋为乱,以红帽为号。佟国维发其事,命率侍卫三十人捕治,获十馀人,械送刑部诛之。二十一年,授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二十八年,推孝懿仁皇后恩,封一等公。也需会有人不认识他,但是其子隆科多,可是雍正的亲臣,先认九门提督之职。

佟国维拄着梨花木拐杖,端坐在一旁看着朱兜兜,点点头道:“英雄少年啊!”

朱兜兜自然是主动的朝他问好,毕竟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可惜啊,佟国维在众位皇子中,看错了牛气冲天的皇子老八。与众大臣一样,其和侄子鄂伦岱加入“众望所归”的胤禩集团。不过这老小子倒是有两把刷子,为了给自己佟家留下后路,让自己的儿子隆科多去捧当时还是非常“冷门”的胤禛集团。这一点雍正爷能看不清吗?

两人认识后,张先又指着一位中年人道:“这位是我的一个远方后辈,叫张廷玉。廷玉啊,这位是朱兜兜。”

看着厚眉瓦眼,国字脸的张廷玉,朱兜兜心里真是无话可说,这家伙也太厉害了吧!一个是佟国维,一个是张廷玉。两大名臣都是他的亲朋好友,可是张先这个人在历史上并无考证啊。

张廷玉与父亲张英,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小学的社会品德书上就有张英‘六尺巷’的事。

此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提出,他家的地契上写明“至叶姓墙”,现按地契打墙有什么不对,即使要留条路,也应该两家都后退几尺才行。这时张英在北京为官,其子张廷玉也考中进士,在朝为官,老家具体事务就由老管家操办。

俗语说:“宰相家人七品官”,这位老管家觉得自己是堂堂宰相家总管,况且这样建墙也有理有据,叶家一个穷秀才的意见不值得答理。于是沿着叶家墙根砌起了新墙。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

一个穷秀才与当朝宰相打官司,而且理由也不十分充分,亲朋好友都为叶秀才担心,怕他吃亏,劝他早点撤诉,但叶秀才就是不听,坚持把官司打下去。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就来到叶家,告诉叶秀才,张家准备明天拆墙,后退三尺让路。叶秀才以为是戏弄他,根本不相信这是真话。管家就把张英这首诗给叶秀才看。叶秀才看了这首诗,十分感动,连说:“宰相肚里好撑船,张宰相真是好肚量。”

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

张、叶两家打的完全是一场不对称的官司,张家是当朝一品深受康熙皇帝信任的文华殿大学士,叶家是个教私塾的穷秀才,就事情本身而论,张家按地契位置砌墙,也算不上恃强霸占。当时张英接到管家来信,不必写什么对付叶秀才的强硬言词,只需要让管家向当地地方官吏打个招呼要他们“酌情办理”或者“按律处置”,那些对当朝宰相唯恐巴结不上的地方官吏当然心领神会……但张英没有以强凌弱,而是采取了和邻睦里,以仁爱待人的姿态,从而使两堵冷墙之间有了温度。这种品德真的让人尊敬学习!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dd>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