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强烈的好奇心,她先小心地翻开了第一页,只见上面用小篆写着两个字,魏茵在大学时期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对古汉语还是比较了解,饶是如此,她也看了半天才认出那两个字。
《针经》?
魏茵嘴里不自觉地念出了书名,可想了半天也没有对这本书的印象,如果单从用小篆写的书名来看,这本书的年代可就有点吓人了。
因为小篆是秦李斯的发明,其使用年代最晚也可以追溯到西汉初年,后来小篆就被隶属所取代。
不过,魏茵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这本书虽然是用小篆写成,但不可能早过东汉,毕竟,纸张最早的发明者是东汉的蔡伦,再说,即便是东汉的纸张,经过一千八百多年之后,也不可能保存的这么完整,早就应该风化了。
所以,她断定这本书应该是后人用小篆写成的,至于年代,她也说不上,也许是唐宋时期的书,也许是明清时期的书,甚至有可能是民国时期某个无聊的人的仿品。不过,从韩山对这本书如此谨慎的态度看来,这本书显然是一个传家宝。
这样想着,魏茵就顺手翻开了第二页,尽管看起来比较吃力,可她还是认出了“素问”两个字,下面就是正文。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
读到这里,魏茵猛然想起了一本书,心想,怪不得想不起书名呢,搞了半天,这不是一本《皇帝内径》吗?
《针经》是黄帝内经最早的名称,后来好像也叫《灵枢》,据说这个版本早就失传了,目前流行的黄帝内经应该是唐宋时代的传本。
魏茵尽管不是古籍收藏家,可也忍不住一阵激动,如果这本书真是黄帝内经最古老的版本《针经》的话,那可是价值连城的宝物,追究年代的话,起码秦汉时代的文物,只是不明白怎么能保存这么久而不破损呢?《邪玉针经》</br>
邪玉针经最新章节:第一卷 两小有猜 第15章 价值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