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总督一省的巡抚大员,下至县令胥吏,根本就没有不能卖的官职。
当年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于是下诏鼓励富户捐纳,仅山西一省,捐县丞的有1万2千人。乾隆时,还出现过白米20石可捐一个县丞的事情。
而庚子事变,慈禧西逃的时候,由于金银不足,于是就做出了官员职位跳楼大甩卖的决定。
平时道员连升三级的要价10万两,结果一直降到了一万两,直把很多官员欢喜得不行,纷纷向慈禧捐钱买官。
而革命党也抓住了满清的这个弱点,大肆将自己的人安插到了清廷之内。
比如那徐锡麟,就是先买了个候补道,然后打入了清廷内部。
还有那吴禄贞,庆亲王向他开价20万两让他当山东巡抚。
最后他得到了革命党的大力支持,并给他凑出了足够的银子。
如果不是辛亥革命爆发,也许他早就当上了山东巡抚了。
正是由于这种种记忆,才让吕明浩萌生出了买官的想法。
唠唠叨叨了一番之后,老管家才问道:“不知道少爷你打算买个什么职位。”
“你觉得管带怎么样?”
吕明浩说道。
“很不错,只是没有几万两银子恐怕拿不下来啊。”
老管家皱着眉头说道。
对于吕明浩的家底他是非常清楚的,想要凑出这么多的银子恐怕不容易。
“没有关系,银子的事情我来解决。”
吕明浩笑着说道。
“怎么解决?”
老管家疑惑地说道。
“家里不是有个银窖吗?就把那里的银子起出来吧。”
吕明浩说道。
江南的大户很爱藏银子,他们非常喜欢将大量的银子熔成大块的银锭,然后窖藏在自家的隐秘之处。
吕明浩的祖上也不例外,从他十七代前的祖先发家算起,每一辈都省吃俭用将大量的银子窖藏起来。
到现在有多少银子,只有吕明浩一个人知道,这点老管家都不清楚。
“这个……这些银子可是只有生死关头才能动用的,这种情况恐怕不适合吧。”
老管家皱着眉头说道。
“老管家,你觉得现在的世道乱吗?”
吕明浩笑着说道。
“这个……有些乱吧。”
老管家说道。
就在不久前,他们嵊县就发生了革命党起义,就连他们吕家庄都差点遭了灾。
一想到这件事,老管家就吓得心肝扑通扑通乱跳。
再加上各地的起义事件,要说这世道太平老管家实在是不相信。
“到了乱世,只有手里握有枪杆子才是安全的。你想那明末的时候,明军屠城,清兵屠城,乱兵还是屠城,一个小老百姓在乱世又如何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现在革命党四处起义,恐怕用不了多久又是一个乱世。”
吕明浩意味深长地说道。
老管家看着吕明浩那清明的目光,最后叹了口气。
对于自家的少爷,他是再了解不过了,知道他这是打定主意了。
“那就依少爷的意思吧。”
在说服了老管家后,他们又商量起其他事情来。
比如吕明浩想办个民团,但是老管家却极为反对。
一是由于革命党王金发、竺绍康等人办了团练后造反,引起了满清政府的警惕。
现在想办团练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算能办规模也卡得极严。
二是办团练很花钱,仅仅是洋枪的采买就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而且如果想要办一个精锐的民团,那么民团士兵的月饷绝对不能少了。
晚清商团办的民团一般月饷达到六两甚至八两,比北洋士兵的月饷还要高。
当然,如果想要办一些拿着大刀长矛,只为看家护院的民团那就不用说了。
虽然办团练的困难重重,但是依然改不了吕明浩办团练的决心。
地方上不让办团练,他就去北京找庆亲王。
说起买官卖官,庆亲王亦劻完全可以说在大清打出了自己的金字招牌,享誉国内外。
那是是真正的童叟无欺,出了名的公平公正。
卖起官来是细大不捐,不管大官小官他都卖。
就像吴禄真,花20万两买巡抚找的就是他。
还有那段芝贵,也找他买过黑龙江代理巡抚,因此他觉得找他买个管带不算什么。
当然,这团练的话事人,吕明浩决定让老管家出面掌控,对于老管家他是极为信任的。
看到吕明浩主意已决,老管家也没有办法。
于是准备了一番之后,吕明浩向张瑞林请了个假。
然后带着庄里的几个亲信庄丁,就启程去北京买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