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网 > 明朝锦医卫 > 234章 大朝会

234章 大朝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阳在后世曾经到过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给张阳留下的印象是仿佛一个挤满了人的沙丁鱼罐头,虽然紫禁城的规模巨大,可是在巨量的游人数量面前,紫禁城自然没了多少肃穆庄严的感觉。

虽然紫禁城的整体格局跟后世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可是穿越时空之后再来到这紫禁城,却带给了张阳一些不同的感觉。

此时天尚未亮,张阳便乘着马车穿过了大明门,来到了午门之外,午门巨大的凹形结构,在凌晨的黑暗之中,仿佛一只张着大嘴的巨兽,让人觉得有一股莫名的威慑力。

张阳来到午门之后,在京城的官员们也开始陆续到来,我们后世常说“文武百官”,可是明朝的大朝会用文武百官来形容显然是不那么妥当的。

试想,弘治朝大朝会,连缺席的官员都可以达到上千人之多,那么实际应到的人数应该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至少张阳站在午门这里粗略看了一下,官员的数量估计可能都在三四千人上下,各色朝服的官员拥挤在一起,让人有些眼花缭乱。

辰时一到,午门之上顿时响起了隆隆沉闷的鼓声。

文武大臣列队开始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奉天门两侧,张阳虽然之前经过了礼部官员的“培训”,但是却也没料到大朝会会有如此多官员参与,一时之间也有些混乱。

因为是大朝会,所以张阳穿的是新赐下的三品朝服,五梁、金带、佩玉、黄绿赤紫织成云鹤花锦绶,下结青丝网,金绶环,张阳只是看着跟自己穿的朝服差不多的官员,便挤了过去,站在这些人的身旁,也不管自己站对没站对。

后世清宫剧中,我们常看到皇帝坐在大殿之中的御座上临朝听政的场景,其实这都是比较扯的。

试想一下,一个大朝会,动辄几千人上朝,就算太和殿再大,撑死容纳几百人,估计就挤的跟早高峰的地铁车厢一般了,怎么可能在此临朝听政?!

而在洪武时,朝会的人数就更多了,动辄便是上万人,朱元璋为了彰显大国盛世的景象,大朝会时除了让朝参官员上朝,凡奉召来的耆老、人才、学官、儒者等,皆令“随朝观政”,将官子弟年纪稍长也令“随班朝参,以观礼仪”,若是在大殿内举行朝会,估计把整个紫禁城所有的宫殿全都用了都挤不下这些人。

其实,明清两朝24个皇帝,太和殿的作用都是举行盛大典礼及宴会用的,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点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此外,太和殿还是举行新进士的殿试,及传胪的场所。

那么皇帝是在什么地方临朝听政呢?

明朝的皇帝其实是在奉天门的门中,也就是所谓的御门听政,而到了清朝,则改到了乾清门,大臣们则都站在奉天门前的巨大广场上,依次排开,就好像后世中学做课间操的场景差不许多。

此时,张阳正站在这几千人的文武官员之中,站在奉天门前的大广场上,抬头看着远处台阶之上紧闭的奉天门,正中设御榻,榻后立屏扆和表案。

虽然广场上集中着数千人,可是因为四周都有御史、太监、锦衣卫等人纠举礼仪,所以并无一人说话,整个奉天门广场陷入一种诡异的寂静当中。

啪啪啪……

突然,有人用鞭子使劲儿抽打,鞭梢因为超过了音速,击破音障发出巨大的声响,在这空旷的奉天门广场上不断回荡。

九声响鞭声后,奉天门的大门缓缓打开,之间一个人影出现在奉天门下的御座之上。

张阳使劲儿凝目望去,可是因为天色还很昏暗,再加上皇帝的御座离张阳的位置还很远,很难看清皇帝到底长了什么样子,只是张阳莫名地觉得那坐在御座之上的皇帝似乎有点眼熟。

张阳还准备再仔细看一看,就有太监在前面尖声大喊,让百官行礼。

大臣们动作整齐划一的一叩三拜,张阳虽然有些不情愿,可也还是跟着众人一起做了个样子,便站直起身。

接下来的奏事过程,也不像张阳以前在电视中看到的那种样子,皇帝升座之后,有重要奏事的官员按照部院顺序,陆续登东阶向皇帝汇报,而那些官员奏报的内容,站在广场上的张阳根本听不清楚什么,也不知道那些官员都说了些什么,而对于官员奏请的回复,坐在御座上的那位皇帝则一律两个字回复:“照准!”依稀听到那声音,张阳觉得皇帝的声音似乎也很熟悉,这更引发了张阳的好奇心,想要凑到前面去看一看皇帝究竟长得什么样子,可是他张阳也没什么事情要奏报皇帝,实在没有机会靠近一些看一看皇帝究竟是什么样子,让张阳一阵抓耳挠腮、心痒难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