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现在的球队在中路堆积防守型中场,进攻更多的延伸到了边路,边锋甚至也肩负着组织的责任。这样的发展,使得前腰的存在越发的鸡肋。要知道,就算是罗纳尔迪尼奥这样的天才组织者,他也更喜欢从边路发起进攻。包括C罗、里贝里、罗本、乃至于梅西,这些豪强中的“发动机”,他们的位置和传统前腰都相去甚远,特别是里贝里和罗本组成的拜仁双“老”,他们都会更多时候游弋在边路寻找机会,但他们都是现在球队的进攻核心。
有了马克莱莱式后腰的出现,面对着这种疯狂的绞肉机式逼抢,睿智的教练们灵机一动,如果把组织的球员往后一推,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典型的前腰摇身一变,转型成攻击型中场,球队的司令塔后撤,用长传,直传球有效的分到边路球员的脚下,让前场的边路球员有更大的空间进行进攻组织,甚至是直塞到前锋脚下,让他们完成直接破门。
在这样的情况下,哈维、皮尔洛、阿隆索这样的新式后腰出现了,他们也被安上了一个专有的名次:拖后型组织核心。
他们这样的球员虽然出现在后腰的位置上,但他们更多的是参与进攻组织,而不是专注于防守,他们也被称作球队的“后场司令塔”。在球队的攻击手都囤积在边路的时候,任何球队仍然需要一名中场指挥官完成攻防转换、以及分配球权的任务。
皮尔洛、哈维、阿隆索他们在球场上的职责并不是非常明确,他们可以自由跑动,根据实际的需要参与到比赛中,在被对手进攻时,他们会后撤得更深的帮助后卫球员防守,而在球队夺得球权时,他们又会前移,为前场的攻击手们送球分球。
位置后撤也让“司令塔”们远离对方的“马克莱莱”们那疯狗式的逼抢,这样他们可以有更好的空间,更广阔的视野去组织进攻。
在2011年欧冠决赛中,哈维的出色调度帮助巴萨战胜曼联夺得欧冠冠军,那时候,弗格森显然还未能意识到组织型后腰的可怕。
那场比赛虽然吉格斯和卡里克担任后腰,但他们离哈维太远了,没有办法干扰。鲁尼虽然站在距离哈维不远的位置,但那时候组织型后腰才兴起不久,显然,史莱克人并不明白给予这样的一名世界级组织型后腰广阔的活动空间对于自己球队是致命的。
那场比赛哈维传球148次,成功率高达95%,比赛完全进入了巴萨的节奏。
在2013年的欧冠淘汰赛中,皇马与曼联相遇,在那次较量中皇马中场阿隆索在组织型后腰的位置表现极其出色。
为了给阿隆索更多的活动空间,皇马让他位置后撤,正处于后防线的前面,这样,阿隆索强大的分球能力就展现出来了。
通过阿隆索,皇马组织了有效的快速进攻,而曼联的防守球员却很难干扰到阿隆索。聪明的弗格森在2011年欧冠决赛里输给巴萨的教训里找到了办法,他让维尔贝克对位防守阿隆索,压缩阿隆索的活动空间。维尔贝克的表现非常出色,他压制得阿隆索难以出球,由于前场身价昂贵的攻击手们不能得到有效的弹炮输送,全场比赛皇马难以找到比赛的节奏。
只是很可惜,曼联还是输给了运气更好的皇马,惨遭淘汰。
让维尔贝克这样的进攻球员去防守对方的进攻组织者,虽然曼联在进攻上有所牺牲,但皇马遭到的影响显然更大。可以说,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
事实上,曼联不是唯一一支这么做的球队,同样在2013赛季的欧冠淘汰赛,拜仁也用能跑能抢的曼祖基奇看死了尤文的皮尔洛。在那个赛季的欧冠淘汰赛中,皮尔洛的尤文图斯面对曼祖基奇各种疯狂的下脚,各种理论上不造成犯规的身体接触,“司令塔”皮尔洛根本没有任何的办法,只能两回合输球回家。
而之后拜仁在对巴萨的时候,身强体壮的曼祖基奇再次展现了他的作用,他将巴萨的黄金中场搅得一塌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