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网 > 龙兴华夏 > 第三百九十六章 盛典哉!

第三百九十六章 盛典哉!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肚子好痛……”

“哎呀!怎么这许多红……”

“你的鞋怎么跑到我床边来了?”

“嗳哟哟,我还在纳闷呢,怎么今早一起来,鞋子就窄得不能穿了!原来是叫给你换去了。”

“我换你的干嘛?大布袋一样,谁能穿得起来!”

“怎么睡了一会儿。肚兜上的结子就变样了?小衣上还黏了一块粘兮兮的脏东西……”

“别说了!叫皇上听见!”

同治皇帝听了,心知定是自己适才荒唐后的杰作,不由得呵呵笑了起来。

宫女们忙乱了好一阵,才想起给同治皇帝穿衣,同治皇帝由宫女们侍奉着穿好了衣服,起身到了廊下,迎面正碰见周德英慌慌张张的跑了过来。

“慌什么?掉了魂儿一般!”同治皇帝有些不满地看着周德英,喝斥道。

“皇上,六爷来问了,请皇上颁旨……”

“噢,是了是了!怎么把这个事儿给忘了!”同治皇帝意识到今天是颁旨庆贺母亲生日的日子,不由得也有些惶急。

同治皇帝不顾腿脚有些发软,没有叫御辇便徒步的向勤政殿的方向奔去。

事实上,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早在两年前就开始筹办了。同治十一年(1872年)十月初二日,同治皇帝便发布上谕:“甲戌年,欣逢慈圣昌期,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所有应备仪文典礼,必应专派大臣敬谨办理,以昭慎重。著派恭亲王奕忻、醇亲王奕擐、大学士文祥、沈桂芬,宝鋆,总办万寿庆典。该王大臣等其会同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恪恭将事,博稽旧典,详议隆仪,随时请旨遵行。”随后于此年春,成立了庆典处,专司办理庆典事宜。

随后,一切为庆典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大张旗鼓地进行着:油饰庆典场所,添置庆典所穿的服饰,令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绘有“万寿无疆”字样和各种吉庆图案的瓷器。全国各地贡献的圣寿礼品以九为基数,九九为最多,寿礼囊括人间稀罕之物。

从同治十三年(1874年)九月二十五日开始,在京王公大臣以及外省各大臣呈进万寿贡物,拉开了慈禧太后六旬庆典的序幕。从十月初一起,内外臣工“穿蟒袍补褂一月”,隆重的祝寿活动正式开始了。自此,宫里日日有隆重的庆祝活动,直到十月十七日六旬庆典才告结束。

十月初十日,是慈禧太后庆典的高氵朝。这天,宁寿门外至皇极门外设慈禧太后皇太后仪驾。辰刻,慈禧太后御礼服,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神武门、进北上门。至寿皇殿列圣前拈香行礼。又至承乾宫、毓庆宫、乾清宫东暖阁、天穹宝殿、钦安殿、斗坛等处拈香行礼毕,还乐寿堂。巳初,慈禧太后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出养性门,升皇极殿宝座。礼部堂官引同治皇帝于宁寿门中门入,诣慈禧太后前跪进表文。宫殿监侍一员跪接表文,安于宝座东旁黄案上。同治皇帝步行至宁寿门槛外拜褥上立,率诸王大臣等行三跪九叩礼。礼毕,还宫。随后,接受皇后、慧妃、瑜妃、各公主、福晋等参拜。礼毕,慈禧太后还乐寿堂。升宝座,同治皇帝诣慈禧太后前跪递如意毕,皇后率慧妃、瑜妃等诣慈禧太后前跪如意毕。慈禧太后由乐寿堂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至阅是楼院内降舆,同治皇帝率皇后、慧妃、瑜妃跪接、进膳、进果桌、看戏。戏毕,同治皇帝率皇后、慧妃、瑜妃跪送,慈禧太后乘八人花杆孔雀顶轿还乐寿堂。

如此的规模、如此的欢庆。令亲身参与庆典的翁同龢瞠目结舌,在当天的日记中,他怀着不无激动的感恩的心情写道:“济济焉,盛典哉!”

当然,对于这次的万寿庆典,绝大多数的清流士子们对这当中的巨大花费颇为腹诽的。直到后世,很多人还专门详细考证了这当中的花费。

根据史家言之凿凿的考证。当时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当中的花费,主要有三项:

一、备办太后专用器物、修缮等情形:

龙袍、龙褂、氅衣、衬衣,各色蟒缎、丝绸等面料。共耗资二十三万二千余两银子。

加徽号所用玉册、玉宝、册文、宝文,金箱、金印等,合银三十八万六千两。

金辇一乘,耗银七万六千九百一十三两。

各式暖轿、亮轿、漆车灯,共耗银七万八千九百余两。

彩绸工费、津贴等用银十四万四千一百五十两,彩绸用银八十六万六千六百一十两。

皇城根车站至“天地一家春”小铁路修缮工程(即采石场、木厂通往工地的工程小铁路,“天地一家春”完工后,改成了宫内到圆明园的客运铁路)。铁路花费三万二千两,机车、车厢、花车花费九万一千两。

紫禁城等处灯只需银二十万两。

重修“天地一家春”,耗银一百余万两。是为开支当中最大的一项。

二、修葺街面、点设景物情形:

庆典期间,凡慈禧太后由颐和园进宫所经过的道路两旁,街道铺面要修葺一新。并分段搭建龙棚、龙楼、经棚、戏台、牌楼、亭座及点设其他景物。

龙棚、龙楼、经棚,每段用黄缎龙旗一面,祝嘏牌一对,上书“某处某官恭祝万寿无疆”字样。每段安设鲜花数盆,派官员、茶役、士兵三十八人照料,僧众、乐师二十九人。共六十四段,每段需银四万两,共需银二百四十万两。

三、筵宴、演戏、仪仗情形:

庆典期内,照例要赐群臣宴,单筵宴一项,耗银二十三万两;乐师等所用各项约用七万两。唱戏所用各项耗银五十二万余两。

庆典期间,慈禧太后乘“金辇”自“天地一家春”还宫,或从宫中前往中南海、颐和园、天地一家春及举行仪式、筵宴时,需大量请辇校尉、太监及浩浩荡荡的仪仗队。请辇校尉达七百九十八名,苏拉一千六百二十八名,执役校尉一千三百六十二名。上述人等衣饰等项耗银约十五万两,黄金三百六十四两。置办赏赐物品等约三十多万两。

而如此巨额的花费,据记载并未从国库当中调拨,因而其来源问题,后世的史学界一直有着不同的看法。

一部分人认为,筹办这次“万寿庆典”所需经费,一部分应该是由“部库提拨”,也就是还是出自于户部,也就是国库,只不过换了名目。从部库提拨之款,来源可能有两项,一为从“边防经费”中提用一百万两,再为“铁路经费”中“腾挪”二百万两。另一部分应该是由“京外统筹”,所谓的京外统筹,也就是京内外臣工摊派的报效银两,达二百余万两。以上只是有据可查的现银,其他帐外的巧取豪夺,无法统计。据“历史学家”们估计,这场庆典共耗银一千多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岁入的六分之一,足以再装备一支“大清帝国海军”!

另一部分人则认为,这次庆典的经费来源,并不是出自国库。有清一代,对于国库收入的记载,最为详尽,当时的国家收支,大体上是平衡的,每年的结余都不多,到了年底,国库若能有二百万两银子左右的结余,便已经是好年景了。如果这场庆典真的花费了一千万两银子的话,是国库万万所无法承受的。而且从户部的收支档案记载来看,并无关于庆典花费的任何记录,也就是说,这些花费,并不是出自于国库。也不可能出自于国库。而前论者所说的什么“边防经费”和“铁路经费”,并无此类开支项目,只是别有用心者的捕风捉影和虚妄之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