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网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一百二十八节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第一百二十八节 预先取之必先予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上架前最后一周了,收藏惨淡,这周三更,希望大家帮忙收藏啊。

杨潮前脚一走,熊明遇就叹息起来。

“到底年轻啊,做事不知深浅。你也别怪老夫,如果你能做成,百般都好。若是不成,你只能自求多福了。”

熊明遇想着,心中颇有些愧疚。

杨潮走出兵部衙门后,感觉脚下还是轻飘飘的,这么容易就得到了这么大的权力。

熊明遇说杨潮可以调自己的兵,做好了就是大功一件,要封那个门都可以。

可是杨潮总还是感觉那里不太对劲,却一时想不明白。

也没工夫想那些,而是专心考虑书生的问题,书生要求惩治田畹,这要求太难。

但是书生只有这一个要求,可以说他们一开始就把底牌打出来了,没任何退路。

政治斗争的经验还是太差,杨潮从心里就没把这群看似声势浩大的书生放在眼里。

要对付这群书生,杨潮有的是办法。

杨潮之所以告诉熊明遇自己只有八成把握,不过是因为某些手段不好说出来而已。

其实在杨潮看来,把握是十成十,书生闹事,总不能永远闹下去,即使是书生心中其实也是有平息的愿望的,只是此时已经势成骑虎,谁都不能说停就停了,所有人都被‘势’给绑架了。

杨潮要做的,其实只是引导这股‘势’,让势头平息,让所有人有台阶下。

现在书生中带头的人,最有名头的,正是金陵四公子:冒襄、陈贞慧、方以智和侯方域。

这四人文章风流自然是没得说,家世也是一等一,这年头都讲求一个出身,因此他们才能一呼百应。

其中冒襄,字辟疆,出生在如皋城官宦世家冒家,据说冒这个姓是来自蒙古人,甚至可以说冒家在元代就已经是当地望族了。

冒襄才高八斗,十四岁就刊刻诗集,可不是贾宝玉那种富家公子附庸风雅的涂鸦之作,因为当时有文苑巨擘董其昌给他的诗集作序,能劳动董其昌这样的大官僚、大文豪,既说明冒家身后的文坛背景,更说明了冒襄的才情确实过人。

其中陈贞慧,宜兴人,他父亲是东林首领陈于廷,官至都御使之职,加封太子少保。

因此陈贞慧也是著名的官宦家族出身。

其中方以智,字密之,官宦世家出身,方以智祖父官至大理寺少卿,父亲官至湖广巡抚,都是位高权重。

方以智是桐城人,桐城学派在明清极为著名,桐城可谓是这一段时间的文坛风向,从小耳濡目染,又天资过人,还勤奋异常,因此年纪轻轻,今年才三十岁,就俨然是大家了。

方以智现在的文坛地位已经不低,但是跟后世比还差的远了,后世方以智可是以古代文学家、科学家、生物、化学、物理学等全才闻名的,是明代难得喜爱自然科学的大家。

其中侯方域,自朝宗,河南商丘人,家世深厚,祖父侯执蒲官至太常寺卿,父亲侯恂更是户部尚书,北京的实权户部尚书,可不是南京的闲职,相当于后世的财政部长了,侯家家世自然也是一流。

侯方域的文采一流,风流名声也是一流,后世他被尊为清初三大家、四大家之流,认为散文宗师之一,但更让他闻名于世的,则是跟李香君的一段情史,被编成了著名喜剧《桃花扇》流传于世。

四公子中,人品其实也过得去,明朝灭亡后,除了一个侯方域主动跑去考满清的科举,最后做了满清的官外,其他三人都能够做到不出仕清朝。

当然四公子做事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名气大,但这也是古代读书人的通病,眼高手低好为空言缺乏实干,不能完全怪罪他们。

这四大公子因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因此在年轻读书人中间声名显赫,这次读书人“哄闹”一起,四公子很快就成了其中的领袖人物,其中冒襄带人围堵镇抚司、方以智带人围堵六部衙门,陈贞慧带人围堵应天府,侯方域则带人在江南县衙门闹事。

谁也拿这四人没有办法,既有碍于书生声势太大,谁都不想担责任,也有这四人背景深厚,没人想惹他们。

而杨潮则把主意打在了这四人身上。

对于对付这四个平时只知道读书锻炼文学才能,只知道逛青楼博取风流名声的读书人,杨潮还是有信心的,不敢说手到擒来,但也是十拿九稳了。

这四人是书生首领,杨潮可不相信他们没有目的,无非是为了名利而已,名声不用说,这次带领书生大闹江南,以后他们可就不仅是金陵四公子,金陵四大才子,而是全国知名;利也不用说,他们读书,将来肯定是要做官的,现在是书生中的领袖,将来就是官场领袖,考科举需要文采,同样需要名声,名门之后、状元及第,往往就是一种雄厚的资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