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网

繁体版 简体版
读书网 > 扶风歌 > 第八十四章 摧锋(四)

第八十四章 摧锋(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苟纯挥了挥手,身边一名扈从上前来,从桓彝手中接过书信符印等物。先看符印,确认无误之后,才双手将书信递给苟纯:“启禀将军,此人确系冀州主簿桓彝桓茂伦。”

苟纯掂着信件的手掌微微一凝:“桓氏?是谯国龙亢的桓氏子弟?”

既然苟纯说起桓氏家族,桓彝不敢怠慢。他再次深深施礼道:“正是春卿博士之后,龙亢桓茂伦。”

桓彝所说的春卿博士,乃是东汉时的大儒桓荣。桓荣六十余岁时,以高深的经学造诣得到光武帝赏识,先被拜为议郎,延请教授太子,后来历任博士、太子少傅、太常等高位。明帝即位后,以师礼待桓荣,曾亲临桓氏府第与诸门生相会,每言辄曰“大师在是”。如今谯国龙亢的桓氏宗族,大抵都出于桓荣一脉。

如苟纯这等以武功见用的官宦都知道谯国龙亢桓氏的声名,桓彝倒颇有几分自豪。谁知苟纯将丁绍的书信拿在手中,啪啪地拍打着左手手掌,冷笑道:“谯国丁氏、谯国桓氏……嘿嘿,两家都是斧钺游魂之辈,倒能呼朋引类、凑在一处。”

这句话出口,桓彝的面色丕变。

就连堕在后面的陆遥都紧紧地皱起了眉头,皆因这番言语的恶意实在已经无以复加。

原来丁氏、桓氏二族乃是近戚。两家都出于谯国,因为与曹魏皇室的乡里之谊,前朝颇出人物。可惜天意弄人,两族的官宦人物下场都很凄凉。

丁氏的先祖丁仪、丁廙都是魏武帝曹操的得力谋臣。武帝因为喜爱丁仪的文才,曾经意欲以女妻之,但时任五官中郎将的曹丕以丁仪目疾为由阻止。后来曹操与丁仪熟悉,曾经后悔说:“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是吾儿误吾!”因为这个原因,丁氏兄弟二人皆与陈思王曹植交好,一力主张武帝改立陈思王为嗣。而文帝即位后,旋即便发起报复,以琐事诛杀丁氏兄弟及家中男口。

数十年后,谯国丁氏另一支脉又有显宦,乃典军校尉丁裴之子丁谧。丁谧历任度支郎中、散骑常侍、尚书等职务,与大将军曹爽友善。他与何晏、邓飏等人一同把持朝政,时人遂有“台中三狗”之讥,所谓“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其意言三狗皆欲啮人,而丁谧尤甚也。可到了曹魏正始十年,司马宣王趁着车架朝高平陵的机会突然发难,尽数诛杀曹爽一党。曾经权势滔天的丁谧等皆夷三族。

谯国丁氏宗族至此遭到重创,沉沦又数十年后,直到丁绍丁叔伦出镇冀州才稍见振作。丁绍对于朝廷与东海王企图撤换他职务的反应如此剧烈,只怕也因为谯国丁氏族人骨子里并不信赖洛阳诸衮公吧。

谯国丁氏固然屡起屡落、动辄血流成河,桓氏宗族的命运也差相仿佛。桓氏在汉时人物不绝,官宦有桓典、文学有桓彬、德行高超者有桓晔。到曹魏时,更有桓范出任大司农,被执掌朝政的大将军曹爽视为“智囊”。

高平陵之变时,曹爽迫窘不知所为。而桓范乍闻变乱,立即矫诏开平昌门,拔取剑戟,略将门候,向南投奔曹爽。左右急报司马宣王,而宣王以为,虽然桓范擅于出谋划策,曹爽这无能之辈必不能采用他的计谋。果然,桓范投奔曹爽之后,力陈引天子车架至许昌,招外兵以敌司马氏,可曹爽庸弱,竟然主动奉还皇帝,解散兵力回家待罪。至此桓范再无回天之力,不久后被诬告谋反,与曹爽一党一同处死,皆夷三族。

丁氏、桓氏,都随着曹魏的兴起而勃兴,又都随着曹魏的衰微而屡遭屠戮。可以说,这两家都是魏晋之际变乱中的失败者。丁绍既然得以出任冀州刺史,桓氏宗族中人遂多有入冀州幕府襄赞者。

但苟纯竟然称两族为斧钺游魂,又说“呼朋引类”云云,未免太不尊重,更极具侮辱含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